今年高考15名盲人考生使用盲文试卷
但就在不到24小時後,於昨日晚間7點因病情惡化而轉入加護病房。
其中三件遭開罰百萬,可見出去被罰的機率恐怕不小,樂觀偏誤恐怕是會害人害己的。以自我覺察來取代無聊 既然在家裡很無聊,想出門卻又不能出門,該怎麼辦呢?你不必拿電擊器電自己,倒是可以好好地整理自己的身心靈。
好好地品嘗眼前的食物,把手機放到一邊,一口一口咀嚼、吞嚥......這些都是有助於我們覺察自我的好方法。心理學家曾經為了測試人們有多討厭無聊,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。就目前為止,從國外入境感染的機率遠遠超過本土的病例,這樣的事實是入境者應當了解的資訊。這個實驗中發現,超過一半的人(57.5%)無法專注於自己的思緒,而幾乎所有人(89.0%)都會在腦中神遊(mind wandered)。要如何減少類似的樂觀偏誤呢?就是盡力獲取正確資訊,當我們越了解事實的時候,就越能理性的做出較為正確的評估。
面臨「COVID-19」(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疾病,以下簡稱武漢肺炎)越來越嚴重,從3月19日起,只要從境外入境的人,一律需要配合居家檢疫14天,否則可能遭致20萬至100萬的罰鍰。實驗者很好奇人類對於無聊的厭惡程度到底有多高,於是再次招募受試者。屏東國土計畫主持人、屏東大學教授白金安則表示,此等作法確實出於政策考量,他指出,全國國土計畫屬於行政計畫,「那我們能不能違反國土計畫的相關規定?」 屏東縣政府代表地政處處長李吉弘(左四著紫色上衣者)、計畫主持人屏東大學教授白金安(左五)。
圖片來源:屏東縣政府計畫簡報 屏東縣位於全台最南端,坐擁豐富山海資源。人口約82萬,近年人口成長率略低於南部區域與全台平均,預計於2021年到2026年間達到超高齡化社會,壯年人口逐漸下降、在地醫療資源不足是主要課題。最終小組決議,宜維護農地面積,須依通案方式[註3]計算。至於農5,縣府表示考量未來都市發展需求,目前皆劃入城鄉發展區第1類(城1),待第三階段劃設國土功能分區圖時再行檢視。
」 屏東縣國土計畫以「綠經產業」為號召,不過計畫報告書中,針對再生能源產業規劃著墨不多,也未將其納入用電推估,須再行補充。林秉勳則提醒,應至少敘明發展區位條件,才能起到計畫的上位指導作用。
李吉弘於會議上說明,縣府正著手規劃中,尚需克服台電饋線位置等實際問題,目標希望兩三年內達成民生用電(約40億度)自給自足。這是因為在草案規劃過程中,縣府接受到許多民意陳情,為了反映民意所做的調整。他自陳,縣府受到很大的民意壓力才會有此退讓,並非棄守農業。對於屏東縣政府的作法,他提醒,如果縣府經考量仍然維持目前劃設方式,「應該劃而沒有劃」,就必須考慮後續的管理配套機制。
他說,藉這次國土計畫將農地分級的契機,未來農委會在農政資源的分配上,會以分級輔導、分級投入資源的方向來研議。「宜維護農地面積」掛零惹議,縣府:農地使用限制不明,反映民眾顧慮 農地佔屏東全縣面積三成[註1],然此次報部草案中,「宜維護農地面積」、「都市計畫農業區(農5)」皆掛零,此外,屬於優良生產區位的農業發展區第一類(農1)也僅劃設4000多公頃,無論與營建署模擬的4萬1000多公頃、或是屏東縣自行統計的2萬3000公頃優良農地[註2]都相去甚遠。審查委員曾憲嫻則提醒,須評估這些地方的公共設施是否適宜發展。原民部落文化、再生能源:特色亮點論述不足,需再補充區位條件 屏縣府規劃以原民部落優先辦理鄉村地區整體規劃,若無法符合部落需求,再以原住民特定區域計畫辦理,須再於草案內補充說明相關措施。
會中決議需調整分類或者再補充說明理由提大會討論。圖片來源:屏東縣政府簡報 屏東縣政府代表、地政處處長李吉弘坦言,農1劃設方式確實與全國國土計畫所規範的不同,目前僅劃設4438餘公頃,主要為台糖土地,其他則大多列為農2,計有6萬2077餘公頃
隨著都市發展向外擴張,鄰近市區的台中水湳機場退役後,改建成為台中中央公園。以「都市景觀」為都市設計的主體,最早出現在1860年的波士頓,由美國景觀建築師Frederick Law Olmsted串連波士頓的綠色開放空間為一條廊道「Emerald Necklace」──綠寶石項鍊(周書賢譯)。
在實踐層次,則是都市設計、建築設計、景觀設計三者的共同交集,可以參考本系列引文的觀點。舉例來說,後工業都市發展中,原本的工業空間(碼頭、工廠)或是都市嫌惡設施(機場、掩埋場)等空間,反而能成為都市大型綠地的新來源。景觀成為接著劑,連結當代社會的多重議題。在理論層次,面臨核心都市空洞化(特別是西方城市),產生棕地空間和公共設施外遷所空出的「舊的新空間」。基於環保抬頭與生態意識,1996年在美國的Graham Fundation的研討會,由東岸景觀研究所提出「景觀都市主義」。他的景觀規劃策略是「環形地景」,引用景觀都市主義重視時序性的特質,與周遭的稻田構成「自然海綿」,吸附河水氾濫保護城市。
在做資料準備的過程中,台大城鄉所王志弘老師課程「規劃設計史」的學生余一蕾、林鈺智、林佑針、羅煜瑋,針對「景觀都市主義」做了一個詳盡的圖解,這篇文章將以這份圖解為主。參與規劃的規劃者周書賢老師表示,這個基地是500萬人的新市政特區,周圍是600公頃的稻田。
文、圖:余一蕾、林鈺智、林佑針、羅笠瑋|編輯:吳柏澍 眼底城事在2019年12月以【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】為題,一開始想要回應都市景觀的意義變遷,針對這個觀點,最有影響力的規劃認識論就是「景觀都市主義」。在操作層次上,便是開放空間、綠地系統成為規劃首要之務,反而建築配置是相對後置的規劃程序。
景觀都市主義已經倡議20餘年,最大的批評來自於缺乏對生態的反思,淪為「生態工程主義」。但是,爭議來自於對於都市與自然之間的關係,究竟人類的都市生活,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扮演什麼樣的意義? 最後,若要更深入了解「景觀都市主義」,淡江大學周書賢老師撰寫的〈都市、景觀「在」建築景觀都市主義 (Landscape Urbanism)〉的導論文章,非常值得參考。
未來,諸如政治生態學、生態都市主義的觀點,將景觀都市主義推向更具生態本位的規劃取向。景觀、景觀都市主義與都市規劃 上述四個概念看似抽象,但是其核心觀念是:刻意留白、未完成、適應(adjust)而非對抗(against)。提倡結合開放空間、綠地系統(以及更重要的生態系統),作為規劃設計領域的新實踐方法論在理論層次,面臨核心都市空洞化(特別是西方城市),產生棕地空間和公共設施外遷所空出的「舊的新空間」。
景觀成為接著劑,連結當代社會的多重議題。景觀、景觀都市主義與都市規劃 上述四個概念看似抽象,但是其核心觀念是:刻意留白、未完成、適應(adjust)而非對抗(against)。
景觀都市主義已經倡議20餘年,最大的批評來自於缺乏對生態的反思,淪為「生態工程主義」。在做資料準備的過程中,台大城鄉所王志弘老師課程「規劃設計史」的學生余一蕾、林鈺智、林佑針、羅煜瑋,針對「景觀都市主義」做了一個詳盡的圖解,這篇文章將以這份圖解為主。
參與規劃的規劃者周書賢老師表示,這個基地是500萬人的新市政特區,周圍是600公頃的稻田。在實踐層次,則是都市設計、建築設計、景觀設計三者的共同交集,可以參考本系列引文的觀點。
基於環保抬頭與生態意識,1996年在美國的Graham Fundation的研討會,由東岸景觀研究所提出「景觀都市主義」。提倡結合開放空間、綠地系統(以及更重要的生態系統),作為規劃設計領域的新實踐方法論。但是,爭議來自於對於都市與自然之間的關係,究竟人類的都市生活,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扮演什麼樣的意義? 最後,若要更深入了解「景觀都市主義」,淡江大學周書賢老師撰寫的〈都市、景觀「在」建築景觀都市主義 (Landscape Urbanism)〉的導論文章,非常值得參考。隨著都市發展向外擴張,鄰近市區的台中水湳機場退役後,改建成為台中中央公園。
舉例來說,後工業都市發展中,原本的工業空間(碼頭、工廠)或是都市嫌惡設施(機場、掩埋場)等空間,反而能成為都市大型綠地的新來源。未來,諸如政治生態學、生態都市主義的觀點,將景觀都市主義推向更具生態本位的規劃取向。
他的景觀規劃策略是「環形地景」,引用景觀都市主義重視時序性的特質,與周遭的稻田構成「自然海綿」,吸附河水氾濫保護城市。在操作層次上,便是開放空間、綠地系統成為規劃首要之務,反而建築配置是相對後置的規劃程序。
文、圖:余一蕾、林鈺智、林佑針、羅笠瑋|編輯:吳柏澍 眼底城事在2019年12月以【都市地景中的矛盾與複雜】為題,一開始想要回應都市景觀的意義變遷,針對這個觀點,最有影響力的規劃認識論就是「景觀都市主義」。以「都市景觀」為都市設計的主體,最早出現在1860年的波士頓,由美國景觀建築師Frederick Law Olmsted串連波士頓的綠色開放空間為一條廊道「Emerald Necklace」──綠寶石項鍊(周書賢譯)
评论列表